张敏,原籍江苏邳城人,副教授,书法家,作家。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,国际孔子学会会员。多次受邀参加香港等地的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会,2001年参加北京举办的名人名家爱祖国文化交流会。1997年国内外七个书画组织联合为其颁发“国际书画艺术家”荣誉奖,1998年获全国百杰奖,2002年和2005年参加日本书法展,2003年赴美属地玛利安娜群岛参加书画交流展,同年获“德艺双馨书画家”荣誉称号,2006年参加瑞士国际书法展。
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
——访书法家张敏先生
阳光洒在桌案上,一位年近古稀的书法家在挥毫泼墨。
遭遇挫折,她昂然向上;获得荣誉,她淡然处之。
对待生活,她乐观坚强;对待艺术,她艰苦求索。
她就是张敏,一位知识女性,一位侠者,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。
上天似乎有意捉弄人。原本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人生,却总是一波三折;看似平淡幸福的生活,总是要历经痛苦和挫折。看来,不通过千辛万苦的磨练,使难以到达幸福的彼岸的。
张敏始终不愿提及那些伤心的往事,但作为人物报道,也不可回避过去。
张敏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。她出生在部队,内战后,她随父母转移到东北,一路颠沛流离,一路受着文化启蒙的教育。这次的迁移,对于年少的张敏来说,增长了不少见识,爱国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在她的心底萌发。
解放后,张敏开始了正规的教育。张敏的母亲是《邳城日报》的编辑,其书法俊秀典雅,曾在日本、台湾等地举办展览,日本的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。张敏的父亲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创始人,他的事迹和诗文在地方志中有记载。张敏受到父母及父辈的影响,深深地热爱文学和艺术。九岁时,她就能把列宁、斯大林的肖像画的惟妙惟肖,中学时,她的美术作品就参加市地展览。这为张敏在以后进行书画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但是命运没有过早地安排她从事书画艺术。1961年,也就是她大学毕业那年,她的父亲被打成“历史反革命”。政治上的打击,社会上的压力,加上生活的困难,张敏走上了三尺讲台,这一站就是33年。
在学校,张敏作为教师为学生传道、解惑,但是在生活中,她的困惑没人能够帮她解答,她也只字不提。她的第一个丈夫是一位军人,因情感的距离,与1984年分手了。1988年,她又与一位书法家结合。原本对这次婚姻充满憧憬,然而这位涉世不深、热情奔放的女人根本不懂得人生的复杂与险恶。但是既然生活为她铺就了这条路,张敏还是一步步地走下去。她舍弃名,舍弃利,既不高攀,也不下欺,她封闭了人生的一切欲望,把自尊埋在心底,机智地绕过激流险滩,勇敢地躲过风霜雨剑,坚强地守据着真实和正义,她把整个生命和精力都放到写作和书法上。后来,写作难以维持了,她一咬牙,把自己关进9平方米的小屋,每天凌晨三点到五点偷偷起来练习书法,这一练又是八年,至今养成了夜半赤膊上阵的习惯。
张敏不是一个狭隘自私的女人,她热情真诚地生活、工作,对待朋友们,无论在任何困难和压力下,一有机会还积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。1993年,海峡两岸女子书画展是她亲自联系的,今年中日正常邦交35周年书画展又是她一手联系的,她把广大的河南书画家介绍到日本,为中日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。张敏这个柔弱单薄的女人有什么力量能做出这么大的事呢,究其原因,是她宽广的胸怀,个人的学识见地,果断的行为作风,以及温和平易近人的气度,感动着人们。我们坚信,总有一天人们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张敏,以及她为了艺术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。
绚丽的彩虹只能在风雨之后才能看到,人生的魅力只有在经历苦痛挣扎之后才能彰显,书法的成熟唯有在历经人生磨难和拥有深厚的功力,才会显出其博大和厚重。张敏的书法即是如此,曲折的人生,内心的挣扎,使她走上了书法创作之路,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。目前来说,知张敏者少之又少,但这掩盖不了一位书法家的艺术魅力,吹尽黄沙始到金,历史终会给予客观的评价。古往今来,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: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,历时20余年写成《国榷》,53岁时手稿被窃,他又经过四年努力,完成新稿,成为后世留下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;现代草圣林散之,1972年才得到郭沫若、赵朴初、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,书名初震,其时他已七十五岁;… …
书法家张敏应该算是大器晚成者,但是我们能从她的书法中读到很多生命的含义。这是因为,她不仅具有一般书法家应有的对书法的敏感和执著,还具有大家们共有的苦难经历。一般人也许想象不到,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是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,仅靠每天凌晨三点到五点的苦练造就的。在太平盛世里,颇有文化大革命时,艺术家在牛棚里搞艺术的滑稽与酸楚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张敏依靠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生命的抗争,杀出一条血路。
结合张敏特殊的人生经历,我们在读她及她的书法时,就会有更深的认识。张敏的书法宽博雄壮、大气磅礴,略识书法的人一看便知,她的书法师承颜真卿,粗壮处有颜体的雄壮豪放、体势宽博、雍容大度,细微处有颜体的劲挺秀逸,她的书法用笔遒劲、厚重、外拓,可谓千变万化,间架结构也是奇侧相生,极尽丰富之能事。
张敏的书法超逸似云霓,雄健似游龙,清新隽秀,气度不凡。其书法雄浑庄重,结构疏密有致,笔画肥厚古拙,气度豪放。观其书法作品,如神武威健的武将,似厚实拙扑的农夫,气慨凛然不容侵犯。张敏书法作品之所以能表达的如此传神,技术上得益于她在创作中使用的飞白。在其作品中,飞白牵丝宽窄、长短得当,承接转合自然而不失力度,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,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,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,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,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… …细细品味张敏的作品,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,诗歌的激情,舞蹈般的飘逸,千姿百态,美不胜收。
张敏说:“飞白不是一时半会能出练成的。”张敏对飞白很有研究,她的飞白书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来的。在习书时候,很长时间她找不到窍门,为此她很苦恼。一次她练字时,气上心头,一用力,她竟然一笔写出了朝思暮想的“飞白”书,张敏也转怒为乐,心中暗语:“气得值得,气得值得!”从此她的书法突飞猛进。
写字力度大的人,在玄学上是“阳”的代表,因此,有人在谈到书法与性格时说,力度大脾气硬的作品,书者性格较为硬颈、刚烈,并带点粗鲁,做事方面也喜欢错对分明,有时甚至会为不平事而强出头。张敏的书法气势恢宏、笔力雄健,她常采用屋漏痕的艺术表现手法,时时表现出迟涩与厚重之感,力劈千钧之势。这与他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,面对困难和挫折,她时常表现出的是宽容和大度,面对邪恶和压制,她始终没有退缩,她奋力地去抗争。
惠质兰心的诗人
“我有一片蓝天,那便是窗外阳光灿烂,我歌唱自由,自由属于自然,我更爱人格尊严,人格尊严需要坚毅勇敢。”这是张敏在诗歌《我有一片蓝天》中的表白,诗中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坚决维护的决心。
张敏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她的诗歌、散文散见报端,日本《四国新闻》对她的文章作过介绍。她曾荣获“中华先锋诗人”、“当代诗坛楷模”等荣誉称号,在光环照耀的背后,有谁能够想到,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,一首首动人的诗歌,是一位老教授每天晚上坐在小马札上趴在床板上写成的。
狂风暴雨之后,必然是艳阳天。遭遇婚姻的失败,痛失儿子的苦楚之后,张敏依然笑对人生。张敏独居郑州一隅,过着清贫的生活,书法、文学创作是她的全部。
春天到了,在这个山花烂漫的季节,张敏在花丛中微笑。衷心希望,张敏的生活再不会被打乱,让她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瑰宝,为后世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。
应当称张敏为先生
作为一名记者,时常要剥开别人的伤口,来窥视他们的伤痛,总是觉得自己十分残忍。
采访张敏先生时,感触尤深。
原本,写关于艺术家的人物通讯,不应该涉及到太多的个人生活,但为了能够为读者展示艺术家的真实面貌,又不得不作深入的了解。这就要求记者必须“狠”下心来,且不能渗入私人感情,这对于真实有感情的人,无疑是有难度的。
与张敏先生交谈时,谈话多次中断,为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嘘唏长叹:挨打受气,三次食物中毒,儿子生病无助,以及离婚后遭遇的骚扰和诽谤,这位坚强的老人只有默默承受。她无力也无法抗争,抗争的结果只能得到更恶毒的报复。
值得欣慰的是,张敏得到了单位领导、同事、记者等人的关心和鼓励,身在陋室的她不是沉于悲痛,而使她能潜心忘我地做学问。一有机会便做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,她能把来自正反两方的力量都化为前进的动力。
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,一位书法家,用手中的笔谱写一曲高亢的生命赞歌。她的书法艺术,她高尚的人格魅力,她对人生的积极态度,是现代女性的楷模。
采访结束后,记者思考最多的是,对于这样一位既可敬又可爱的老人,应该称她为先生。在中国的女性当中,能够称之为先生者,必是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之人。然而,在和平年代,面对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,我们称张敏为先生,理所当然。